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马克思的“阶级分层论”的内容及其特征。
-
(1)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久存在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人剥削人的可能,也就没有阶级划分的基础,只是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另一方面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从而产生了阶级.
(2)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不仅最初的阶级对立根源于经济的原因,而且阶级对立在以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演变、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也都是各个时代经济关系变化的结果.经济关系又是受生产力状况制约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状况,就有什么样的阶级关系.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阶级在实质上只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标准,作为阶级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经济关系.任何阶级的经济利益都必然反映到政治思想上来,政治的、思想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其阶级的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决定的.
(4)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有了阶级,就有了阶级斗争,它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贯串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革命阶级对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这种伟大作用突出表现在各个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质变过程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因为每一次群众性的阶级斗争,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为它的质变准备条件.
特征:
(1)片面强调社会分层的负面影响;
(2)一维的社会分层尺度;
(3)动态的社会分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增长的极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对拥有某种社会位置或身份
- “不同的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
- 简述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
- 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划分成两大块,即()和自
- 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
- 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可把社会划分为()、
- 简述符号互动论。
- 马克思认为方法论准则是生活实践的辩证法。
- 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
- 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
- 初级群体
- 为什么说人格、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
- 马克思从一般的意义上指出了社会的本质,即
- 社会角色是人们对处于一定地位上的人的()
- 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
- 越轨行为有哪些功能?
- 家长制仅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
-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
-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