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对策和措施?
-
1、深化监管部门对中间业务风险的监管。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监管标准的国际化,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外部监管已显得相当重要和关键。
(1)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风险监管体系;
(2)严格控制中间业务市场的开发审批;
(3)加快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
(4)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律法规。
2、加强中间业务风险的基础性内部管理。
对于中间业务的风险控制,关键之一在于银行内部,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相互制约的组织结构,形成逐级向下的授权程序,以及逐级向上报告制度,从而形成合理的内部监察机制,加强中间业务风险的基础性管理。
(1)建立具有相互制约功能的组织结构。各种功能应分别安排不同的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制度执行,避免操作人员权力的交叉和集中,是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健全逐级向下的授信授权程序。对于需要授信授权的中间业务,必须实行逐级向下的统一授信管理,建立统一的法人授权制度,以及严格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制。
(3)完善逐级向上的报告制度。管理层只有充分了解中间业务的风险水平、层次、大小等实际状况,才能对其作出判断和选择,设计行动方案。因此,需要有一个基层风险信息及时呈报管理层的报告系统。
3、健全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作为银行中间业务防范、规避风险的基本保障体系,必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1)完善中间业务统计制度;
(2)规范中间业务的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既要披露各种风险状况的信息,也要披露各种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以及风险与资本匹配状况的信息;既要披露定性的信息,也要披露定量的信息;不仅要披露核心信息,还要披露附加信息。
4、优化客户结构,合理确定中间业务的范围。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价目标和中间业务市场状况,针对部分客户信誉不高、信用风险较高的现状,银行应该高度重视对客户的信用分析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客户资信评价体系,对中间业务客户实行同贷款客户同一标准的资信评定,按照客户的资信程度,确定中间业务开发的客户范围,确保与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交易,防止发生新的信用风险,将信誉较差的客户列入“黑名单”,严禁与列入“黑名单”的客户再发生新的交易,而将市场中资信程度最高的若干客户作为交易的重点客户。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如何理解银行盈利分解分析法树形图及其中各
-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
- 简述道德风险的含义。
-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将信贷资产风险转
-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 假设一个国家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为10亿美
- 简述金融风险的特征。
- 某商业银行表内加权风险资产为7400万美
- 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 网络金融的安全要素包括()。
-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如何计算?如何进行多头
- 商业银行贷款理论的缺陷是()。
- 基金管理公司如何控制投资风险?
- 下列属于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特点的是()
- 关于风险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 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
-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了那些类型?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更多的是以
-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是什么?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 金融风险管理是研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