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评述先秦儒法两家思想的对立与得失。
-
法家“法治”与儒家“礼治”的对立:法治是法家的基本观点,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二者在内容、形成、性质以及理论基础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对立。
1)此对立是两种制度的对立。礼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习惯,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了家庭宗法为核心的法律观。而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权力有从属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规定,法家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
2)此对立表现了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和德治提出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轻视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家主张以力服人,认为法治是最有效的治国方法。
3)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君主作用的不同看法上。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统治者的个人道德上。法家则认为,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韩愈“道统论”的中心思想是儒家一向所提倡
- 在中国古代的法典中,最早按“六部”体例制
- 简述洪仁轩“国家以法制为先”的思想
- 在清末的“礼法之争”中,下列主张不.属于
- 孟子的法律思想是以()为核心。
- 为尽量避免冤狱,明确规定地方无杀人权,首
- 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
- 主张废除肉刑的是()。
- 简述金世宗“赏罚不滥,即是宽政”主张
- 夏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
- 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
- 唐太宗的法律思想包括()
- “缘法而治”是()的思想核心。
- 为了保证民主与平等,黄宗羲提出的设想是(
- 明确提出中国"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的
- 下列各项属于王夫之立法思想的有()。
- 秦朝时,协助皇帝负责国家司法事务的廷尉位
- 龚自珍提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是在哪
- 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
- 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影响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