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而反对“暴力反洋运动”?
-
因素: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清朝专制统治更加腐朽,阶级矛盾尖锐。
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
作者认为前者符合世界大势,后者愚昧落后,违背时代潮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皇帝设
- 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
-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
- 某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
-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ldqu
-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
- 《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
- 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
- 1069年北宋的基本财政状况如下表格信息
- 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
-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ld
- “一户所领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而
- 如图,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税收情况统计。它
- 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
-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
-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
- 《周礼·地官·司市》载:“大市日昃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