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评析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 1932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根据1929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2,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总目标:增进幼儿身心健康,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幸福等4项。课程范围:音乐、游戏、工作等7项。教育方法要点:规定幼稚园七项课程,应打成一片,无所谓科目;教师是儿童活动引导者等17项。
意义:它体现了民族性和洋为中用的精神,它是我国专家学者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方法而形成的。它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正是当时幼教界开展各种实验活动的宗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精神环境
 - 以下关于幼儿体能描述正确的是()。
 - 幼儿园课程实施
 - 课程目标上的确立:要变知识本位为()的生
 -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社会大范围
 -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
 - “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
 - 下列不属于学前社会教育活动评价方法的是(
 - 在综合性课程中,将教师计划为主和儿童生成
 -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包括()。
 - 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
 -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现象和(
 -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是德国人。()
 - 试述您的幼儿教育理念。
 - “培养小班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
 - 质的研究
 - 语法发展的机制有__________、_
 -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
 - 据《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外国教会在我国
 - 公元1895年是甲午年,那么根据干支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