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张之洞为了调和地主阶级顽固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张之洞的《劝学篇》全面阐发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维护三纲五常的儒家学说。“西学”只能为“中体”服务。就政治法律制度来说,西方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等都与“中体”相违,都应予以摒弃;要坚持维护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用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礼法之争的焦点之一,义关伦常诸条,应不应
- 清代袁枚对亲属容隐之说进行了批判。
-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
- 简述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
- 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
- 商王专门豢养了一批向上帝请示的人,叫做"
- 对老子"无为"思想的陈述正确的有()。
- 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
- 儒家对周礼的态度是完全继承。
- 明初统治者法律思想的特点是()。
- 在秦朝,法律成为了君主维护其统治的一种(
- 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的()一书,是黄老
- 下列符合“刑不上大夫”礼治精神的有()。
- 下列人物属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有()。
- 周礼具有以下性质()。
- 在中国近代史上,洪仁玕曾提出“法贵得人”
- 对于治理国家,唐初统治者主张礼刑并用,轻
- 《劝学篇》
- 提出“趋时更新”法律时变观的著名思想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