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 (1)质量检验阶段。这种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实施标准、有人按标准对产品质量检验的“三权分立”的质量管理是质量检验阶段的开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便从此诞生。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仍属“事后把关”性质,查出了废次品,既成事实的损失已无法挽回,而且采取全数检验的办法把关,量大面广,耗费资源,增加成本,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某些产品检验属破坏性检验,如炮弹的射程检验、胶片的感光度检验等,检验一个就损坏一个,全数检验是根本行不通的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26年美贝尔电话研究室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解决了质量检验事后把关的不足。它把“事后把关”变成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人们认识到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统统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系统、协调的动作,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1960年代初,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及理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进攻型改进
- 企业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为什么说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产生与
- 工人有意差错的防范措施有()。
- ()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图景,描述了组
- 戴明最早提出了控制图和系统驱动行为的思想
- 质量可以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
- ()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满足质量
-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把员工看成是()。
- 组织贯彻GB/T19000-2016标准
- 当公差中心发生偏离时,需要对工序能力指数
- 质量体系要素之一的资源应包括()。
-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
- 在PDCA循环中,检查、验证执行效果,及
- 现场审核时,可采用哪些方法收集客观证据(
- 由于刀具磨损所形成的直方图是()直方图。
- 排列图又被称为()
- 以下关于认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