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猴头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何?
  • 环境条件
    (1)营养:猴头菇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
    (2)温度:猴头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5-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4℃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3)水分和湿度: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5%,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4)空气:猴头菌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5)光照:猴头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猴头菌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6)酸碱度:猴头菌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则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