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北魏洛阳城的布局特征及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 北魏在洛阳建都,仍利用东汉、魏晋的城墙。东汉以来的城门,除开阳门以外,都在魏晋或北魏时改了名。11个城门都在汉代的旧址上重建,仅西阳门从汉代的雍门旧址北移约500米。此外,孝文帝初到洛阳时,在西城墙北端靠近金镛城处新开了承明门,从而使城门增为13个。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据勘探,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在南墙近西端处,有一巨大的门址,便是宫城的正门──阊阖门的遗址。正殿太极殿在宫城的前部,与阊阖门对直。由于宫城的范围和个别城门位置的改变,城内的街道也有许多变更。南宫已废弃,有了一条纵贯全城的南北向大街。新开了承明门,增添了由此门通入城内的大街。建春门和阊阖门之间有了一条横贯全城的东西向大街,将宫城分为南北两半,南半部是朝会之处,北半部为寝宫所在。由于新建的西阳门正好与东阳门对直,所以东汉以来的中东门大街被延长而贯通于西阳门和东阳门之间,它在宫城南墙外通过,成为全城的一条分界线,北面主要是皇家的宫殿和园囿,南面则分布着官署、寺院和贵族的邸宅。由于宫城的南门──阊阖门与南城的宣阳门对直,所以自阊阖门至宣阳门的南北向大街──铜驼街就成了全城的中轴线。宗庙、社稷和太尉府、司徒府等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有名的永宁寺遗址即在街的西侧。据记载,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在洛阳兴建外郭城,范围极广。在整个外郭城以内,划分为三百二十个方形的坊,每坊均四周筑墙,每边长三百步,即当时的一里。东汉以来的旧城成为北魏洛阳的内城。“大市”、“小市”、和“四通市”等工商业区都设在内城以外,位置在宫城以南,完全改变了《周礼?考工记》所记“面朝后市”的传统。综上所述,北魏洛阳城的形制和布局,和两汉以来的都城相比,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为隋代的大兴城、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开创了先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成都金沙遗址
-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古城是什
- 没有被人工扰动过的土层称为熟土
- 中国金石学与西方古物学之间没有任何相似之
- 龟甲兽骨文字是()写的。
- 简述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 文物考古类型学最终要揭示同类遗存的某些方
- 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
- 传统嗮版是应用()的方式,通过软片把原图
- 社会分工的出现最早是伴随着下列哪个现象出
- 仰韶时代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段()
- 敦煌学是在研究敦煌莫高窟文物资料的基础上
- 前蜀王建墓
- 举例说明商代晚期手工业发展状况?
- 北京猿人的发现及意义。
- 试论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的布局及其特点。
- 汝窑
- 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 我国用墨将石刻或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翻制
- 中国著名的佛教造像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