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对课程的拉丁文词源有了新的理解。“currere”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教给学生()方法,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
- 大学实践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主体性。
- 简述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
- 从交往实践方面看,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又
- 教学质量目标的确定取决于()。
- 属于中国古代官学的有()。
- 最先使用学问中心课程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课程
- 有意义的接受式教学策略
- 由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的旨在“鼓励
- 根据目标模式的泰勒原理,课程研制的四个基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的特点的是()。
-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中心。
- 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 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教师掌握构字方法,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方法
-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具有综合性、阶段性、
- 讲授法的优势之一是()。
- 教学手段
- 调控优化教学环境的一般原则是()
- 同学们已经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