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将"人格"与"人品"等同使用,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与库利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G.H.Mead,1863-1931年)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
    "主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我"和"客我"是相互建构的。
    "客我"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有了较大的扩展。到了博弈阶段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的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化他人"的角色。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他强调的是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特别是性的因素。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岁~1岁)。
    (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岁~3岁)。
    (3)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岁~5岁)。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岁~11岁)。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二)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时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创造了一系列概念工具和分析方法,使这样一种理念能够比较有效地落到实处,不至于停留在假设阶段。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