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B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
- 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
- 同盟会纲领中,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
-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
-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
-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
-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
-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的标志是()
-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
- 有学者记载,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
- 湖南农村某地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
-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
- “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