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原文阐释:小柴胡汤证(加标点,是什么方证?病机?每个证状的机理?治则?方药?)
- ①原文标点: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②少阳病本证。
③病机:邪客少阳,经腑不合,三焦不利。
④症状机理:胸中烦而不呕--若邪郁胸胁,未犯胃腑;口渴--邪热伤津;腹中痛--肝胆气郁,横逆犯脾,脾络不和;心下悸,小便不利--少阳三焦失畅,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水气凌心;不渴,身有微热--太阳表邪未罢;咳--水饮犯肺,肺气上逆。
⑤治则:和解少阳,条达枢机。
⑥方药: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⑦方义:药分三组。一是柴胡配黄芩。柴胡味苦微寒,气质轻清,以疏少阳经中之邪热;黄芩苦寒,气味较重,可清少阳胆腑之郁火。二药相合,经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枢机通利,胆腑清和,半表之邪从外而解,半里之热从里而彻。二是半夏配生姜。一则调理胃气,降逆止呕;一则佐柴芩以疏郁逐邪;一则行甘枣之泥滞;一则化痰消饮,以利三焦之畅达。三是人参、甘草、大枣相配,其用有三:一者,扶正祛邪。因病入少阳,正气有衰,故以此益少阳正气,助正抗邪。二者,防邪内入。因少阳为阴阳之枢,正虚之时,外邪易入三阴,故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预为固护,使邪气不得内传。三者,抑柴芩之苦寒,以防伤害脾胃之气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喘而汗出伴利遂不止,脉促者,选用何方治疗
- 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 太阴中风与太阳伤寒证均见四肢疼痛(烦疼)
- 麻桂合方面色反有热像,选()
- 可用于治疗阳明中寒证的是:()
- 患者,男,50岁。外感发热,经治疗后热退
-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比较,错误的是(
- 桂枝二越婢一汤各是原方的多少用量?
- 并病
- 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如
- 独处藏奸,由谁先提出()。
- 干草干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脚孪急,筋脉失养
- 桂枝麻黄各半汤药物组成提法正确的是()
- 麻桂合方的主证是()
- 怎样正确辨识脾阳恢复下利与阳虚寒盛下利?
- 气上撞心
- 伤寒脉浮缓,(),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试列举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六经实质的探讨的五
-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治宜小陷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