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例举人类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初期进行的一系列重要实验。
- 1、染色体的早期凝集:20世纪70年代初,Johnson和Rao将Hela细胞的M期细胞与间期细胞进行融合,可引起间期细胞核染色质凝集,也即染色体早期凝集。说明M期细胞具有促进间期细胞进行分裂的因子,即成熟促进因子(MPF.。
2、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孕酮刺激实验:1971年,Masui和Markert用非洲爪蟾卵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在成熟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他们将这种物质称为促成熟因子,即MPF。
3、MPF的提纯工作:1988年Lohka等将MPF进行了高度纯化,证实,MPF是p34cdc2和周期蛋白B的复合物,其中p34cdc2是催化亚基,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周期蛋白B是调节亚基,具有激活p34cdc2活性等功能。当周期蛋白B和p34cdc2结合并经进一步活化形成活化的MPF后,细胞才能从G2期进入M期。由此证明,MPF是一种蛋白激酶。
4、p34cdc2激酶的发现:以L.Hartwell为代表的酵母遗传学家,以芽殖酵母和裂殖酵母为实验材料,利用温度敏感突变株,发现许多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celldivisioncyclegene,CDC.。其中cdc2和cdc28基因最令人瞩目。cdc2基因是裂殖酵母细胞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cdc2处于变异状态,细胞停留在G1/S或G2/M交界处。Cdc2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使多种蛋白底物磷酸化,在裂殖酵母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cdc28基因是芽殖酵母细胞中的一个关键基因,cdc28基因突变细胞或停留在G1/S交界处,或停留在G2/M交界处。Cdc28也是一种蛋白激酶,在G2/M转换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是Cdc2的同源物。
5、cyclin的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TimHunt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海胆等胚胎发育早期卵裂蛋白质的合成中,发现了细胞周期调控的另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周期蛋白(cyclin)。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周期蛋白的合成与细胞进入M期及MPF活性密切相关,在G2期至M期的转换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实验结果显示,周期蛋白可能参与MPF的功能调节。
当MPF被提纯后,JamesMaller实验室和TimHunt实验室很快证明:MPF的另一种主要成分为周期蛋白B。至此,MPF的生化成分便被确定下来,它含有两个亚单位即Cdc2蛋白和周期蛋白,当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其中Cdc2为催化亚单位,周期蛋白为调节亚单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按形成过程,溶酶体可分为哪两类?
- 比较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
- 常染色质是转录活跃的DNA部分。
-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分为()
- 微丝的功能不包括()
- 欲将一个5kb左右大小的外源基因片断导入
- 光合磷酸化是什么?
- 间隙连接处两细胞间的间隙是()。
- 肌动蛋白丝直径()是由()组成的()的结
- 细胞黏附分子分成哪四类?
- 显微镜从箱中取出时,应以左手紧握镜臂,右
- 纤连蛋白与细胞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
- “老年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随年龄的增高,
- 成熟促进因子(MPF)不能促进()
- 内膜系统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 RB蛋白在G1期的作用是什么?
- ATP合酶复合体
- 协同运输是一种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 愈伤组织
- 植物在正常次生生长过程中细胞会发生活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