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的关系。
  • 首先,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作家、艺术家就应该走一条不同于旧时代作家、艺术家的道路。这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与新时期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世界文学史上无数事实表明:任何一个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往往又是他那个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作家以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生活、观察文学艺术,影响甚至决定着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因此,社会主义时代的作家,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上升到高于现实的地方,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创作上,都必须高瞻远瞩,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峰,才能看清历史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发现新的性格,摸到时代跳动着的脉搏,揭示新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的奥秘。其次,文学要表现人及其关系,要表现和描绘人民的情感、情绪、思想、性格和命运,第一位的工作是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为此文艺工作者就应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就应该深入观察、体验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曲折的变化,弄清哪些社会力量是阻碍历史前进的,哪些是属于未来的新的成分和幼芽。作家要整体地把握住生活的底蕴,体验到人民的感情、情绪的变化,就必须走出“象牙之塔”,认真学习和领悟社会这部无限生动丰富的“无字书”,不能搞“沙龙社会主义”,坐在客厅里谈社会主义,关在房子里写文章。我们强调作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知识的学习。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像鲁迅那样,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探索不止;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文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而丰富。因此,作家对中外文化,哲学、历史、宗教、民俗、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都应该学一点。对作家来说,视野越广阔,知识越丰富,对创作就越有益。当然最根本的、第一位的事情,还是作家同人民永远保持血肉的联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忘记、忽略或是割断文学活动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作家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根深才能叶茂。作家、艺术家只有投身于沸腾的变革现实的洪流,把自己永远票根于人民的生活沃土之中,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自觉地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意、画意,才能使审美的主客体真正统一起来,不断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