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从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青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青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青部颁布了《幼儿园教青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青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
- 在进行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时,要考
- 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的实用
- 按照活动对象的特征,可将幼儿实践活动大致
- 举例论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与幼儿园课程目标
- 教师在设计活动区时要注意()
-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课程主要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泰勒提出的课程组织的标准有:()
-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常见的两种类型是形成性评
- 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与人类尊严息息相关,
- 泰勒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 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反对把人
- 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原则主要体现在()
- 园本课程的含义
- 穿袜子前,应先()。
- 皮亚杰式早期教育方案的代表人物是()
- 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判断,哪些是正确
- 五指活动的创始人是?()
- 学科活动区别其他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