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有人认为清末“新政”,主观上是为了应付国内危机,客观上却不自觉地顺应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而结果则与愿望适得其反。你是否赞成?结合史实,说明你的依据。
-
(1)目的:清末“新政”主要内容有三:练新军、派留学、奖实业。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应付国内危机。
(2)客观作用:“练新军”是晚清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北洋军的军制改革标志着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派留学”是晚清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清末颁行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则是我国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化的关键,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制度起点。“奖实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新政”的实施,客观上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3)结果:“练新军”本意是维护清统治,结果相当部分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加速了清灭亡。(即使是北洋新军,武昌起义后,也起了某种加速清灭亡的作用。)“派留学”本意是为缓和知识分子反清情绪,结果留学生大多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成为反清革命的中坚力量。“奖实业”则是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使其反封建的要求更加高涨。(如立宪派的三次大请愿运动。)如果清末“新政”包括预备立宪的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清末在法制近代化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总之,清末“新政”做了维新变法时想做而没能做的许多符合近代化趋势的事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列对民主党派推行的第三条道路的描述不正
- 1931年2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工农
- 毛泽东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全面论述的著作
- “九一三事件”指的是()
- 在幕府期间,吴长庆曾让()跟随张謇学习。
- 《论十大关系》中没有提到的是()。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指出,在社
- ()年新式警察制度推广到了整个直隶。
- 以下哪一位革命家在武昌起义后从香港抵达武
- 《中英烟台条约》
-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
- 简述抗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加强的表现与影响
- 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
- 中共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概括起来就是(
-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
-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1&bu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间是()
- 戊戌变法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