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样的艺术现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评价。
-
(1)这句话揭示了文学的一个本质特征:以形象传达意蕴。“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意即诗之精神必须寄寓于形象之中。形象可以使某些不具形体的心理感受变得具体可感。
(2)这句话表明了语言、形象与意蕴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所谓山之精神,春之精神,均属于内在的心理感受或审美意蕴,文学是通过语言描绘形象,并借形象来传达意蕴。
(3)这句话也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以实写虚”。在诗歌创作中,这是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方式,以烟霞写山之精神,以草树写春之精神,往往会情景交融,境生象外,在虚实相生中传达出韵外之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精神生产是按照“()规
-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合理误读
- 毛氏父子观点:“三奇”、“()”。
- 在西方文论中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提
- 怎样理解“诗中有画”这名言的意思?
- 简述创作冲动的特性。
-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
- 叙事的()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
- 情绪指人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
- 艺术构思不是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梳理和修饰,
- 把文学文本分为神、理、气、味、格、律、声
-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
- 下列著名词句中,属于晏殊的是()
- 李渔戏剧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以()为核心。
- 网络文学的作者一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
- 典型人物具有的最重要特点是()
- 对文艺充分肯定的是(),大加否定的有道、
- 在文学观念中,强调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关系
- 叙述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