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什么叫做“楔子”?
  • 楔子原指木工用来塞紧器具的隙缝或头榫的木片。元杂剧中的楔子是四折以外的过场戏。其作用是:(一)或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委,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情或剧中人物。这类楔子常安排在剧本的开头。如《窦娥冤》开头的楔子,为了介绍窦娥的悲惨身世,先选择“送女”作为悲剧的序幕,一开始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是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为后来窦娥反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或用来联系前后剧情,以严密剧本的结构,使不留下漏洞。这类楔子常安排在折与折之间,如《神奴儿》的楔子就安排在第一折、第二折之间,既交待了李德义作案过程,又为案件的勘破留下了一个伏笔。
    元杂剧的楔子一般都很短,所以不用套曲,只用一、二支单曲。《庄周梦》楔子用三支单曲,算是多的了。只有《西厢记》第二本开头的楔子,用了【正宫•端正好】套曲,共有十一支曲子,实际上等于一折戏;所以后世把它作为单独的折子戏,叫做《惠明下书》,而且常在舞台演出。但这是仅见的特例,或者说是《西厢记》的创新。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