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在天人关系上,儒、墨、道、佛各有什么样的选择?
- 1.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儒家认为人应该通过自然得人文化,以达到文明的境界,形成文明的群体,进而以个体的人文化为目标,自然人要化天性为德性。墨家也区分自然人于社会人,然于如何文明上提出“兼爱”,儒家之仁是以孝悌为本,建立于宗法之上,墨家则超越了宗法的关系。佛教在论证成佛根据时,常常强调人道胜天道,人之地位高于其他一切,由迷到悟,意味着自在——自为,其慈悲、普渡更带有(渗透有)深切的人道观念。
2.无以人灭天:道家于天人关系方面,把关注重点放在自然(天)之上,道家认为,自然即是完美的,天无须人化。由此出发,道家对人化的过程及其结果持否定态度。其主张是无以人灭天,包含有尊重自然的要求,人的创造不能无视自然之理,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之物的过程中不能偏离自然本身的法则。
3.天性与道德:天人关系上还有天性与德性的问题,孟子一派,以为德性是天性的内容,荀子一派则认为德性是对天性的改造,道家则强调对天性的顺化。
4.力命之辩与人的自由:儒家主张为仁由己,注重道德实践,但也与天命纠缠在一起,行为固然取决于自为的选择,但一旦超越这个范围,人的活动就会受到天命的限制,从而有一种“在我”与“在外”的分析。道家主张安命,同时追求一种(精神)的逍遥境界,法家与墨家更多地把注意点放在主体的力量之上,墨家有“非命“论,法家认为取决于君主正确地运用法、术、势。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古代汉语中,下面词语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名词有哪几种活用类型?请举例说明。
- (刘冬去找陈雪借照相机。) 刘冬:陈
- 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
- 之二蟲又何知!
- 与中国有情的宇宙观的形成相关的思想对()
- 柯小刚认为,现代人批判《毛诗》是为了反叛
- 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 三甲发榜始于()时期。
- 许慎的六书中,属于造字法的是:()
- 中国古代重要的类书有哪些?
- 古代书院形成了哪些优良学风?
- 下列作品中属于展子虔创作的是()。
- “踵”的意义:踵门而告文公曰()
- 东汉许慎写成《说文解字》系统分析了汉字的
- 下列训诂术语用来校勘古代文献中错字误字的
- 文学革命初期白话诗和小说的共同特点是()
- 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 明代末年出了一个古音学家(),他坚决反对
- 科德是偏误分析最早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