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信.息社会中的“知识沟”现象。
-
“知识沟”理论是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研究中的一个假说,是由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1970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经济地位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识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经济地位高者有更好的条件来接触新媒介和学习新知识。
(2)传播技能上的差异。获得关于公共事物和科学的知识,需要一定程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知识储存量的差异。知识储存越多,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越快。
(4)社交范围的差异。社交范围越广,人际交流越活跃,获得知识的过程越能加速。
(5)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媒介的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程度越高
(6)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物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体,其受众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阶层。在信息社会中,以互联网络、卫星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不断涌现,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量也呈不断增加之势,这一方面使社会各阶层获得的信息量都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和社会经济地位低者之间在以上六个方面的差异影响,他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和拥有信息量的差距越来越大,穷国和富国之间、一国之内的城市和农村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受教育程度高者和受教育程度低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知识沟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阻碍了社会的民主进程。缩小信息社会的“知识沟”,主要应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在硬件上,通过对贫困地区和贫困阶层进行扶持,低价提供给他们信息社会所必需的通讯设施和新的媒介,使他们有条件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在软件上,可以对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新媒介的使用技能,增强他们获得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当然,这需要社会付出长期的努力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图像信息有哪些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如何正
- 自由主义理论
-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 知识匮乏其实是指()。
- 试述麦克卢汉和英尼斯媒介理论的价值和缺陷
- 简述传播功能研究式微的原因。
- 罗兰·巴尔特追随索绪尔,认为符号有两个层
- 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 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是()
- 为什么说人是自己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 简析作为"大众"的受众观?
- 简述“渠道”与“媒介”的含义。
- 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 对”议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的是()
- 在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中,继“选择课题”
- 简述实用论(使用与满足论的)。
- 线性传播模式有何缺陷?
-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进一步揭示,在传播媒
-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和传播内容的发出
-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