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述郁达夫散文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
在郁达夫散文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既然生活是无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又不能摆脱苦闷,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手中有几个钱就大嚼一番,喝个乱醉;情感与性欲无法得到正常满足,就偷看女人,寻妓女,听土娼与客人调情,想上妓院(见《还乡记》、《感伤的行旅》、《归航》)。拼命地发泄一个人的本能,竭力要在病态中满足自我。这种情感和行为显然具有消极性,这是郁达夫散文中不健康的内容,但却绝不是反动的内容,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郁达夫主要是以这种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
与之相比,郁达夫由感伤所发生的憎恨情绪其积极意义就更为鲜明了。他恨什么呢?首先是恨社会,在《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郁达夫以愤世嫉俗的笔调,在几分玩世不恭,几分无奈,几分感慨中将社会的黑暗,下层人的不幸,来了个痛快的揭露,将自己对社会的憎恨作了十二分的强烈的表现。
由这种对社会的恨,郁达夫又自然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表示了不满。在郁达夫的笔下,他所处的这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是最黑暗、最糟糕、最不人道、最无趣味,最无价值的时代,也当然就是最可憎恶的时代。在这里,这位被伤感折磨得无处解脱的人,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有悲苦,一齐倾向这个黑暗的时代,向一个不人道的制度发出了一个哀鸣着的青年的控诉,表现了显而易见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虽不能说很深刻,但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情绪却也给这种倾向涂上了积极战斗的色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 属于“湖畔四诗人”的是()。
- 《雷雨》中具有“伪善、冷酷”等性格特征的
- 在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
- 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是()。
- ()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新时期文学的“开
- 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
- 《上海屋檐下》
- 高晓声在新时期创作的第一篇引人注目的小说
- 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
- 冰心的()、()散文集,洋溢着对祖国、故
- 《祝酒歌》的艺术特色
-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
- 下列作品是老舍伦敦时期创作的有()。
- 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
- (),此时无声胜有声。刘禹锡《琵琶行》
- 论述虎妞是不是祥子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
-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 贞贞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丁玲的小说()。
- 冯骥才从()开始进行“文化小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