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某患者男性,48岁,农民,来医院就诊时主诉:近日出现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又喉头紧缩感。 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初步考虑为哪种疾病?此时医生应按哪种病例分类来进行传染病的网络直报? 2.还应重点询问哪些信息? 3.该病特有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4.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可作出哪种病例分类的诊断? 5.为进一步确诊,应采集患者的哪些生物学标本?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哪些? 6.对病人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7.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8.预防该病应采取哪些措施?
-
1.初步考虑为狂犬病,按疑似病例来报告。
2.应重点询问流行病学史,如是否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史,是否及时接种过狂犬疫苗或抗病毒血清,咬伤患者的犬、猫等动物是否异常以及是家养的还是野生的,近期咬伤伤口或周围是否有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等。
3.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继而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随着“恐水”症状加重,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进而出现进行性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4.临床诊断病例。
5.可采集病例的唾液、脑脊液、尿液、鼻咽洗液、皮肤组织或病死者脑组织等标本,主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
(1)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或脑脊液涂片、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抗狂犬病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2)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角膜或皮肤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或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
6.(1)将病人严格隔离于较安静、光线较暗的单人病房,避免不必要的刺激。(2)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3)加强对病人呼吸、循环等系统并发症的监护。(4)对症处理:补充水电解质及热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对烦躁不安、痉挛者轮流使用各种镇静剂等。
7.用20%的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至少30分钟,然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反复涂擦伤口。伤口轻微时,可不包扎,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
8.⑴传染源的管理:加强犬和猫的管理,野犬应捕杀,家犬、猫应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发病的犬、猫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⑵正确处理伤口。⑶疫苗接种和使用高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咬伤后可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如咬伤程度严重或伤处近中枢神经可加倍量注射疫苗,还可应用高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事件现场调查的早期专业手
- 下列防护服中属于C级的是()。
- 个人防护装备
- 患者男性,32岁,机关职员,现住广州,
- 消除麻疹工作是通过提高(),加强(),及
- 学生王某,16岁,8天前曾于校外路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
- 在传染病自查工作中发现漏报的病例,补报时
- 采集患者致病菌标本后,若不能立即送检,应
-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说的四对照是什么?
- 下列哪些疾病的病原体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保
- 某乡镇于1996年10月7日至15
- 提出和制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控制措施,应遵循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
- 流行性脑膜炎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 外喷洒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施药方向应该从(
- 下列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因素的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
- 霍乱疫点处理应坚持“早、小、严、实”原则
-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应当无偿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