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就中国现代化的特定形式而言,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中的一个流向;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才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化才上升为大变革的主流,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大趋势。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数据背后的中国 第一组: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第二组: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得特大公社,全国就有51个。……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13.6%,1960年比1959年又下降16.2% 第三组: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第四组: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摘编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1999年12月采集) 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二者主张的差异。
-
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如何处理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施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
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
-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
-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
-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
-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
-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中超过
- 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写道:&ld
-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打破特权和垄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品经济
- 材料一:顺治元年(1644年),清
- 材料一:由于实施海禁,明朝与海外诸
- 《齐民要术·序》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
- “一户所领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而
-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
-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
-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
-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