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评述中国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
房屋不仅是遮风避雨之物,而且是社会文化的标志物。营造活动中的观念性假设不仅是存在的反映,也已构成社会存在的一部分。通过礼制,也通过社会中的民俗、心理结构等其他规范文化,作为形而上学的观念形态,影响与制约着建筑的发展。如:
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是根本性的,从三个方面影响中国建筑的发展。
①最重要的建筑活动是创造与神灵对话的场所,即坛庙建筑,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神圣核心和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
②州郡依其在国中位置寻求天上星宿作为其对应物;
③通过进一步的关于自然环境的具体认知及其它更低层次的事物中的序的把握,使天人合一观念逐级转化为建筑中的关系。
⑵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中国文化的自然观是将自然看作包含人类自身和物我一体的概念,影响着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得营造活动(如园林)。
⑶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也是强调有序,强调变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表现在:
①认定方位有主有从,这是中国所处地理环境与宗法制度的要求;
②赋予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以互相依存又有主有次的属性,最典型是关注环境中山与水的位置;
③这种序的观念与礼制对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要求相结合并逐渐与车舆、服装等一样纳入规范文化的要求中,并日趋强烈明确,使建筑群成为与社会关系同构互洽又自身有序的群体,是对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筑化。
⑷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因素。如:
①内向性——半封闭的大陆环境与以农为国的国情,促进了防御性的内向性空间;
②尚祖性——中国的木构建筑在数千年中,在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完善的同时,却缺少在木结构体系类型上及木构既有体系之外的突破
③中庸——依靠着规范文化,依靠着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所产生的同构机制,在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内为中国建筑发展的路径从客观上作了限定,使得中国建筑在整体上不曾出现欧洲建筑史上那跌宕起伏的变化,始终沿着量变与渐变的方向走到近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