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低水延长的常用方法。
-
在流量测验过程中,应尽量在高、低水附近布设测次,但由于受特殊水情的影响,高水时洪峰猛涨,受测洪能力及其他条件的限制,未能施测流量;枯水时,流量较小,受仪器性能的限制,施测比较困难,也常缺少流量测次。因此,当遇到高、低水部分缺乏流量测点,难以定线时,均需进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低水延长。
高水延长对决定延长时期的最大洪峰、洪量及洪峰过程线起重要作用;低水延长对决定枯季流量的大小起决定作用,延长不当往往出现较大误差。
规范要求,高水延长不得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水位变幅的30%,低水延长不得超过10%,如超过此限度,至少用两种方法延长,作对比验证,并在有关成果表中对延长的根据作说明。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延长。
高水延长的主要依据是实测大断面资料。在断面冲淤变化不大时,一般可用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法及水力学公式法延长;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时,可参考邻近年份的曲线趋势延长;有历史洪水调查资料时,可参考历史资料进行延长;如果断面变化剧烈,峰前峰后实测大断面不能代表高水断面而延长困难时,可借用上下游站的实测流量资料来延长。
①根据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延长。
②根据水力学公式A、曼宁公式法延长本法适用于断面均匀稳定,河道顺直,河底平坦的测站。在延长时,又分有比降资料和无比降资料两种情况。
B.用dAQ曲线法延长(谢才公式):本法适用于河道窄深、断面稳定、高水糙率、比降变化不大的测站。
(2)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低水延长。
根据测站纵横断面图确定,分析法确定断流水位,图解法确定断流水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