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 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1)急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Ⅰ型):胎儿期出现胎动减少,出生后3~6个月发病。表现为自主运动减少,四肢近端无力,伴肌萎缩、束颤,不能抬头、屈颈,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严重者出现髋关节外展外翻,吸吮及吞咽困难,常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死亡。本型病情进展迅速,平均生存期7~9个月。(2)慢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Ⅱ型):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个别患儿可1~2岁发病。以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为主,下肢常重于上肢,近端肌群重于远端,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程早期可出现舌肌萎缩、束颤,但无呼吸肌和延髓麻痹症状。本型预后良好,除个别患儿死亡,多数可活到青少年。(3)少年型脊肌萎缩(Ⅲ型):大多数儿童或青春期隐匿起病,2~17岁常见。以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起病,出现鸭步、站立、登楼困难,逐渐累及上肢带肌和上肢肌肉,一般不累及脑神经,但胸锁乳突肌易受累。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肌束震颤,25%患者出现腓肠肌假性肥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轻中度升高。由于病情进展速度不一,多数患者30岁时已不能行走,但个别发展缓慢患者至晚年仍能独立行走。(4)成人慢性脊肌萎缩症(Ⅳ型):发病年龄18~60岁。临床表现与Ⅲ型相似,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萎缩、无力。可累及后组脑神经及面部肌肉,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多为良性病程,可至正常寿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AIDS导致脑部非局灶性为主的病变包括(
- 在较短的神经节段,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
- CVT可选的辅助检查有(),(),(),
- 列举出AIDS所致的脑部局灶性病变。
- 患儿,男性,8岁,自3岁始行走缓慢,容易
- 腾喜龙试验:腾喜龙()mg,缓慢静注,(
- 栓子进入脑动脉后,向远端移行至比栓子直径
- 最能支持脑膜炎诊断的临床表现是()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理改变包括( )
- 患者女性,20岁。双睑下垂伴视物成双1个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确诊检查方法有哪些?
- 无先兆的偏头痛持续时间为()
-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下列关于运动神经元病抗兴奋性神经毒性治疗
- 多发性硬化病变的多发性是指()及()。
- 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障碍的因素作用环
- 区别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最有意义的
- 男,71岁,2年来无诱因逐渐出现行动缓慢
- 重症肌无力最常见受累的肌肉是()
- 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如何鉴别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