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民间文学口头性是如何形成及发展?
-
民间文学又通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社会历史的因素和口头语言本身的因素。前者促使了劳动人民与口头创作的结合,后者则是口头性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从文学发展史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是伴随着口语而不是伴随着文字产生的。在尚无文章出现的远古社会,口头创作是当时文学创作的唯一形式。当文字出现后,在旧时代,它被统治阶级所把持、垄断着,广大社会地位低下的劳动群众被剥夺了享受文化教育、使用文字的权利。他们难以欣赏书面文学作品,更难以参与书面创作。所以,对广大民众来讲,口头语言仍然是他们从事文学活动的唯一方式。在人民大众成为社会主人的新时代,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落后、文化教育不普及地区和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仍然只能以口头方式来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学。在文化教育普及的地方,人们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既可以用书面语言的方式来从事文学活动。他们中间的少数人也确实由口头创作走上了书面创作之路,成为著名的作家,而大多数人依然离不开口头语言艺术。口头文学的这种渗透到民众之中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优点是书面文学乃至现代视听文学(广播、电视)所不能完全取代的。加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民大众与口头语言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们将口头语言艺术运用到极为纯熟的程度,另一方面,口头语言艺术也造就了他们特殊的艺术审美情趣。因此,在人民大众能够享受文化教育、能够欣赏和参与书面创作的社会条件下,口头文学仍然活跃在民间,继续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可以预料,只要人类一天不离开活生生的口语,人民的口语创作就一天也不会停止。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是()。
- 指纹螺铲歌 一&e
- 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属于花鼓戏的剧目有()。
- 什么是“民间文学”
- 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本古代笑
- 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
-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呆女婿故事与()相对应,一男一女,一巧一
- 试论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怎样产生的?
- 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
- 属于长江流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
- 试述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
- 我国古代神话大致来源于两个系统,即()。
- 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
- 歌谣学运动
-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
-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
- 全面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