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丢了官为什么常说丢了“乌纱帽”?
-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亦称“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服。
隋唐时期,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1370)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此时的乌纱帽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呈前高后低式,两侧各插一翅。而自明世宗朝开始,乌纱帽的双翅又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但等到清室统治巩固之后,遂下令将官员所戴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因此,丢了官也就常说丢了“乌纱帽”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 “制图六体说”的提出者是()。
-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在2014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
- 不同地区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暴力
- 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
- 材料一: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
- “城市”在宋代又叫()
- 在1955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
- 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
-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产业工人
-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 从初唐到盛唐几位皇帝的先后顺序是()①唐
- 两宋时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的军队是()
- 抗战胜利后,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为确认和
- 佛门的“书记”是干什么的?
-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共建丝绸
- 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有一个文学流派叫“山药
- 在北京五四大街上有一处著名的建筑——红楼
-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