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明朝的《大诰》是什么?
- 朱元璋在制定大明律的过程中,连续编制、颁行了《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篇》、《御制大诰三篇》、《御制大诰武臣》。
朱元璋编制大诰,主要是为了进行法制宣传,用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树立善恶、曲直的标准,劝戒人们安分守己,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大诰四篇共236条。汇集了当时用严刑峻法惩治官民犯罪的典型案例,制定了新的法律规范,兼有朱元璋对臣民的“训导”,反映了朱元璋用重典治天下的主张、实践和措施。
由于大诰条目属于峻令性质,用刑远比大明律苛刻,朱元璋死后不久,被抛弃;到明代中叶,大诰很难看到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礼教派
- 唐玄宗开元时期由李林甫主持编定的()是中
- 《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取自()民法典。
- 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 我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首创于()
- 元代审理全国僧侣词讼的中央机构称为()。
- 商朝末期,王位继承制度确立了嫡长继承制。
- “刑罚世轻世重”的具体含义是指()。
- 明律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大明律》
- 清末修订的一部过渡性法典(),以“刑律”
- 西周时监狱称“圜土”,又称“囹圄”。
- 所谓“刑律统类”或“刑统”,即以刑律为主
- 汉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同秦朝一样,叫做
- “十恶”罪中危害国家的有()。
- 简述儒家的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 西周区分眚和非眚,就是区分()。
- 谈谈清律中关于满族人犯法在刑罚和诉讼程序
- 《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
- 录囚之制创始于()
- 郑国子产铸刑书遭到()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