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从中世纪复调音乐和节奏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看中世纪宗教音乐世俗化、专业化的发展倾向。
- 复调的发展:公元9世纪,出现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起初,是一种平行奥尔加农,上方声部是圣咏旋律,称为主声部,主声部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两个声部以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从11世纪开始,奥尔加农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自由的反向、斜向进行增多,出现了声部交错或超越。12世纪,复调音乐又有新的变化,奥尔加农声部从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越来越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来了新的变化。12世纪或13世纪初,第斯康特风格的复调音乐开始具有重要影响。它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12、13世纪还流行一种被称为孔杜克图斯的体裁形式。复调的孔杜克图斯不再依赖圣咏,而是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一般为二至四声部,常见为三声部,其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但更规整,各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每个声部都唱歌词,且各声部歌词一样。仍采用拉丁歌词,音乐表现出有规律反复的分节歌曲形式。大约1250年左右,经文歌成为中世纪晚期重要的复调体裁。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后来一些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形成“复歌词”现象。由于加入方言歌词,经文歌内容渐渐世俗化。13世纪下半叶以后经文歌各声部间,逐渐出现对比,出现弗朗科经文歌和彼特罗经文歌。
节奏的发展:大约11、12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有长、短两种类型,可变化出六种节奏模式,效果上都是三拍子的。13世纪的音乐理论家弗朗科提出了有量记谱法。在这种体系中,用三种重要的节奏符号,长拍、短拍、次短拍。它们之间是三分法的完整拍划分。14世纪二分法的不完整拍节奏划分逐渐占据主导,并且节奏时值不断细分。14世纪经文歌创作手段越来越复杂,促成了等节奏技术的探索和实验。
世俗化、专业化:中世纪音乐逐渐脱离了宗教文本对它的束缚,有了艺术化的倾向。中世纪的音乐和宗教渐行渐远。音乐一开始是宗教的工具,没有独立性,逐渐在专业化、世俗化、艺术化的道路上和宗教渐行渐远,获得了地位。它发展非常艰难、缓慢。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穆索尔斯基的旋律写作相当出色,最精彩的作
- 唐代琴家曹柔改进后的古琴谱称为()。
- 聂耳
-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开创了说唱性的
-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特点什么?
- 《思乡曲》
- 创办于1927年11月的,我国第一所音乐
- 我国汉代音乐机构乐府的领导人是()。
- 被誉为中国“比较音乐学先驱”的是()。
- 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是由()
- 巴洛克的复调与文艺复兴的复调有何区别?
- 何谓“郑卫之音”?它的出现标志着什么?
-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 ()一生自始至终提倡音乐。他认为“移风易
- 在古典主义时期,()善于在交响曲中运用力
- 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及其两个弟子
- 巴托克不模仿任何一种当时已被接受的音乐创
- ()反映了原始农牧生活。
- 沈心工
- 交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