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近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俐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已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 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 (1)材料中的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这说明该老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2)“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这说明该老师重视实际锻炼,体现了实际锻炼法。
(3)“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4)“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说明该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了疏导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演奏钢琴属于()。
- 根据主体来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
- ()是指辅导员与青少年信赖的人一起进行辅
-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得到普遍、充分而
- 《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 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 注意的功能有()
- 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常态分布。
- 心理异常的处理方法()
- 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
-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完全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
-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 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个性品质的是()。
-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
- 作为教学形式的学生自学,就是完全意义上学
- 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根据维纳的观点,影响学生学习成败的主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