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案例:在《醇厚的中原韵》的音乐公开课上,音乐教师非常投入地讲解《沂蒙山小调》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她充满感情地问:“这么美的沂蒙山,这么美的音乐,同学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这时,学生中却突兀地想起一个不同的声音:“好土。”那是一个眼睛很大的男生说的,老师未予以关注,继续充满感情地说:“多好的音乐啊,同学都很喜欢,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时那个男生在嘀咕着“一点也不好听”,但声音明显轻了,老师还是未予以关注,课堂继续保持着热闹的气氛,男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了。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 本节课是公开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教学,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也能让课堂保持热闹的气氛,足见整堂课还是比较井井有条的。但是在这井井有条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就是教师对于其中一位大眼睛男生提出了异议的态度。在我们的新课标中就有注重学生体验这样一个特点,我们说教育是一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是在真正获得自我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向上发展的。这里面的大眼睛男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因为体验具有独特性。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富有生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的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活力是与每个人的发展与活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却往往忽视个体的存在,忽视对人情感的关注,忽视每个人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统一答案、统一体验,这种大一统的趋同教育,必定导致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僵化社会,造成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的局面。在本案例里,老师对孩子的异议也算是一个教学事件,面对形形色色的音乐教学事件,教师的应变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用创造性的艺术策略来应对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听取孩子的异议和并且和孩子展开一场音乐之美的讨论,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我想这样会更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歌剧艺术的两座高峰是1959年创作的
- 咬字吐字属于十三辙中“发花”辙的是()。
- 贝多芬共创作了()部钢琴奏鸣曲。
- 合唱协调不包括()要素。
- 在学校教学中,音乐教师在每所学校中的数量
- 一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意料之
- 下列力度记号中,强弱程度表示最弱的是()
- 教学中应设置引起学生注意的好的导入,设置
- 曲式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可指示结构单位的级
- 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音乐的认知规
- 《黄河大合唱》中有两首分别是男声独唱和女
- 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应以《义务教育音乐
- 巴赫为钢琴而作,用遍了大小二十四调,以证
- 《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作者是()。
- 下面是某教师《苗岭的早晨》一课教学活动安
- 20世纪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
- 下列哪部作品属于欢乐美的范畴()。
- 文艺复兴时期的帕勒斯特里那属于()。
- 为下面诗词谱曲。 要求:旋律流畅、体裁明
- 根据下列旋律片段,为旋律配伴奏。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