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近年来,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切实提升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 但是高校录取情况统计显示,近几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考上大学(本、专科学校)的比例大体相当,但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因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2014年,北京大学录取新生中农村生源占比18.5%,2015年,清华大学录取新生中农村考生不到1/4。录取比例的提升并没有改变教育的公平,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 国家从高考录取上向农村生源倾斜,是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体现,不仅可以为广大农村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红利,也有利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
录取比例的提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的成才困境。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回报率不高,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选择尽早打工就业,宁可到大城市做“北漂”“上漂”,也不愿参加高考。另一方面,那些走入大学校门的农村学生,不少在毕业之际又陷入择业困境——由于缺少社会关系与创业渠道,就业之路较城市孩子狭窄;回到家乡,又有些不甘,也需要重新适应,成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夹心层群体”。
这也提醒我们,社会公平需要结果公平,更需要机会公平。就教育领域而言,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公平,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进入重点大学的农村与城市生源比例,以及就业机会的均等获得。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让农村娃成才,提供一个贯穿成长全过程的公平舞台,比仅仅在高考招生那一环节提供特殊关照更为重要。
为农村孩子提供贯穿成长始终的公平舞台,首先,需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尽快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让农村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输在高考之前的整个基础教育环节。同时,要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改变就业竞争中那种“拼爹”“拼关系”的状况,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学生的就业指导,最大程度上降低农村孩子教育成本与失败的风险,提升教育投资回报率。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为农村孩子提供完整教育链条上的公平,鼓励农村孩子毕业后在实现自身价值,如此,才能建设那个乡村中的“中国的未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巴金早期小说创作的风格特点是()
- 中秋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究其来历最早可能
- 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
- 哪些要素影响制约政府职能转变()
- 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
- 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11月12日在()签署
-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
-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 简述公文的功能。
- 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
- 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法合同
- 国家物价管理部门确定公共交通收费标准,是
- 公文处理是指对公文的撰制、传递处理与管理
- 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不按照《行政复议法》
-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
-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
- 劳动行政部门要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 治军要严,首先对广大官兵要从严执法,从严
- 指示有什么特点?
- 2019年3月7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