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 1993年底,与往常一样,建筑业进大了一年一度的“歇业”期。主要生产机制砖的亚新特种建材公司再一次受到了“年关”的考验。往年他们都是采取多给回扣或大幅度降价让利的做法,推销堆积如山的库存砖,但是由于用户对市场价格看跌心态的作用,往往销售信况很不理想。这回“年关”到底怎么过? 公司的孙总经理既发愁,又有些不甘心。派出大批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从而摸清了市场新行情。本市仅1993年开复工的建筑面积就达3000万平方米,可以预计:随着住宅小区及各种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建材品的供求关系今后将会逆转。考虑到本市大大小小500多家制砖厂,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冬季人工干燥生产技术,在淡季几乎都处于歇业停产状态之中。外省市一些竞争对手,受路途遥远的限制,对本市市场鞭长莫及。同时,建材日益趋紧的情况也使一些用户产生担心涨价的心理。 这样,经过一番谋划,公司决定采取“囤积居奇”的战略。一方面,公司动员职工加班加点生产,生产机械连轴转,上千万块砖堆满了公司铁路专用线两侧。另一方面。当用户上门购砖时,公司一概拒卖。到1994年2月中旬,在囤积10余天后,公司开始销售,但价格却从每块砖9分5猛涨到1角4分。砖价的突然上涨,许多用户意见纷纷,开始观望不买,等候降价。 眼看公司的战略要失灵,一些职工开始嚷嚷要求降价出售。孙总经理却认为,用户买涨不买落,越降价越不值钱,因此决定砖的价格一分不降,同时放出风去,价格还将上涨。孙总经理还发现,一家“倒砖”大户,放着本公司的砖不买,暗地里从外省长途贩砖进本市,几经倒腾,每块砖的成本也达到0.14元,而质量却没有保证。为此,亚新公司找到该“倒砖”大户的客户,声言按每块砖0.14元价格,保质保量,送货上门,多买还可优惠。结果,做成了第一笔大买卖,一下子卖出了1200万块。 第一笔买卖一成,买砖大户们再也等不及了,纷纷上门,争相购买。为此,公司进一步提出,可以预先订货,但至少要提前8个月,并先交25%的定金,否则,一律每块按2角的零售价结算。结果争相订货者蜂拥而至,“囤积居奇”战略奏效。后来,该公司又“乘胜追击”,连续提价,最后每块砖的价格涨到了1角6分。到当年3月底,公司一算帐,一共吸引来了31家大用户,加上零售,销售量达到1.61亿块,占公司年产量的70%,共收定金600余万元。该公司一反往年同期亏损的局面,一季度盈利50余万元,创下了近几年的纪录。到当年年底,仅砖块一项订购合同的履约完毕,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就突破了3400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欣喜之余,这个公司有的职工还后悔,没有再绷一阵儿,等价格进一步上去,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孙总经理觉得:当前的企业应该不再是事事向上请示的“大车间”了,既然被赋予包括产品定价在内的各项经营自主权,就要用,敢押宝。公司的上级充分肯定了该公司的做法,认为公司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带了个好头,为此决定以该公司为典型在系统内推广。 亚新公司的用户则另有看法,他们说:抢着买,是怕进一步涨价。国有大公司带头哄抬物价,都把用户的利益放到哪儿去了?更有些局外人士为此担忧,搞市场经济是否要有一定的规范,“囤积居奇”能不能搞?这样做,与过去的资本家“哄抬物价”有什么两样?国有大公司都这么搞,市场秩序不就乱了吗? 对于这一问题,究竟怎么看呢? 亚新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采取了捆绑销售法
B、建材市场供给不足,不存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C、实行送货上门,多购优惠
D、营销决策无误
- B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溶化锅”假设被()所取代。
- 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
- 有些人从某一职位退下来后,常抱怨“人走茶
- 只有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采用跟随
- 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
- 动态原则包括的原则是()。
- 简述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 什么是主导技术,为什么会出现“赢者通吃”
- D大学下设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
- 管理目标即是组织管理活动的起点又是终点,
- 国家的作用,除去()的一面外,实际上就表
- 组织行为学将人看作()
- 亚当·斯密、泰勒、法约尔、梅奥对管理的主
-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既高度关心工作,又高度
- 影响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是()。
- 东方一元认知模式是站在主客体()角度认知
- 沟通贯穿整个管理的全过程。
- 在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中,条件评价由三个
- 影响环境进入的障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