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古代审美艺术的观念?
-
中国古代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审美观。其中包括:
(1)中和之美。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审美原则。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应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它首先表现在音乐上思想中。《左传》对《颂》乐的分析,是中和之美的最早记录。孔子对《诗经》作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为原则评价。在历代文学创作中,也都体现了中和之美。如《离骚》、《琵琶行》。它促进了古代艺术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消极的一面是限制了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由抒发,这是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
(2)尚意追求。中国古代艺术中是内在精神的追求。把“意境”、“神韵”作为审美标准。《周易》是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庄子认为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魏晋时期的王弼对言、象、意做了论述,言象是工具,是有形的,而意是无形、无限的。言不能完全表达出真正的意。这表现在文学创作是要作者追求言外之意。在绘画上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是“得意忘言”的体现。而卫铄的“意在笔前”,王羲之的“意在笔前,然后写字”是在书法上的运用。魏晋之后,这种追求一直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目标,贯穿整个艺术发展史。
(3)尊崇自然。受“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这个命题也是我国古代审美艺术的一个观念。艺术家渴望与自然达成和谐。道家是最重自然的,把物我一体作为最高境界。认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应该在精神上与自然同化。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回归自认的典范。领悟到人生的真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此后,追求自然的风尚在晋宋之际出现一个高潮,山水自然之美成了人们自觉地审美对象。唐宋时期大量的山水游记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向往。他们都是崇尚自然的典范。自然美到今天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目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843年,英国跟上海地方官达成协议开始
- 《梦溪笔谈》
- 用历史上两种野生珍稀动物变迁说明野生动植
- 区域共轭性原则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俗”的特
- 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是()。
- 简述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 明清时期我国最大的盐产区是()。
- 红树林按其种类成分和分布特点,可分为东方
- 西汉时期,对于某一区域能否直接统治的标准
- 植被净第一性生长力(NPP)
- 中国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人口增
- 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是全国棉纺织业的
- 文化区域的盛衰只具有相对性,不存在绝对性
- 下列食物中,不是由国外引入中国的是()。
- 湖广熟,天下足
- 中国历史上,牧业民族主动迁移时,一般往(
- 宪司
-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有余,()
- ()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土地,是我国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