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沈德潜的)格调说
- 明代前后七子推崇盛唐诗,认为盛唐有高古之格,宛亮之调。主张从格调上学习古人,提倡格调。到沈德潜则提出了格调说。从他的论述看,体裁和音节二者就是所谓格调。体裁指的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及技巧系统,包括意象的构成方式、篇章、字句的组合方式等,体现为一套具体法则;音节是字音经过选择和有规则的组合构成的语音模式所形成诗歌的音乐美。他继承了明七子高古之格,宛亮之调的主张;认为诗应比兴互陈,反对质直敷陈;欣赏唐诗的‚蕴蓄‛、‚韵流言外‛,而不欣赏宋诗的‚发露‛、‚意尽言中‛(《清诗别裁集•凡例》),要求诗歌有音调美。但沈德潜在体裁和音节外,又主张‚蕴藉‛和‚温柔敦厚‛的诗教,所以他的格调还应该包含。有益于教化的内容因素。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
-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批
- (王夫之的)现量说
- 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
- (钟嵘的)诗有三义说
- 原诗•内篇表现了叶燮哪些理论
- 试述强调在古文写作的风格上要以气为先,提
- 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 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 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
- 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实践,谈谈他的诗歌理论
- 试述韩愈在对自身的要求上,学文要有坚定的
- 试述刘勰的神思(即“艺术想象”)的特点。
- 简述孔子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
- 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
- “诗六义”说
- 情景是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他说:
- (王国维的)境界说
- 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
- 试述“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