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它具有哪些优点? 自200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为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连续20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金融危机爆发后,又连续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请应用所学理论对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进行评价。
  • 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而实现的。其作用机制为: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改变货币乘数,进而改变货币供应量;
    2、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将影响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
    3、具有直接的宣示效果。
    优点:作用快速有力;呈中性;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结合实际的评述:从2006年起,为了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共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充分起到了减少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过热的目的。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先后4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一方面直接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走向衰退;另一方面,通过减少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和强烈的宣示作用,促进银行信贷的发放,对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多数人认为,中央银行应放弃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多数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出“固定化”和逐渐“调低”的趋势,对中国而言,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