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并举例说明。
  • (1)初创时期的中国电影(1896--1921)萌芽时期:1896年8月,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是我国放映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任景丰在他创办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掀起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历史。电影企业的出现与故事片的摄制。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组建新民公司,承包了美国人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始拍摄电影。我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电影(1921——1930)私营电影业出现了畸形繁荣。张石川、郑正秋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于1922年),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生产影片最多、历史也最长的影片公司。《孤儿救祖记》——中国第一部家庭伦理片。联华影业公司(成立于1929年),口号“提倡艺术、宣传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代表作:孙瑜导演的《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均由阮玲玉主演。
    (3)20世纪30年代的进步电影(1931——1937)左翼电影运动进步,左翼进步影片代表作:夏衍的《狂流》、田汉的《三个摩登女性》,蔡楚生的《渔光曲》和《新女性》。期间出现了电影运动的新阵地——电通影片公司,代表作:袁牧之《桃李劫》、田汉《风云儿女》、夏衍《自由神》和袁牧之《都市风光》。国防电影由此诞生。
    (4)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1937——1945)“七七事件”爆发,全国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后,明星被摧毁,联华遭重创。电影工作者云集武汉成立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战协会,1938年1月至10月,完成了3部故事片、50部左右纪录片、新闻片和标语动画片的摄制,正面表达抗日战争。史东山《保卫我们的土地》、阳翰笙《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田汉《胜利进行曲》、沈西苓《中华儿女》等
    (5)抗战胜利后的电影(1945——1949)
    对灾难年代的反思,形成中国电影史上现实主义的高潮。上海影坛地位的回归,暴露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国统区的进步电影代表作有: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蔡楚生影视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阳翰笙《三毛流浪记》。解放区的人民电影有:1938年,延安电影团成立,拍摄了反映抗日根据地社会面貌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等
    (6)新中国成立后头十七年的电影(1949—1966)
    继承了党领导的进步电影现实主义传统,努力反映新的时代,表现新的任务,迎来了四个蓬勃发展的春天。代表作有:《白毛女》、《渡江侦察记》、《红色娘子军》、《甲午风云》等。
    (7)“文革“时期的电影(1966—1976)将新中国头十七年影片通通打入冷宫。出现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等。
    (8)“新时期”的电影(1976--1999),出现了电影的复苏与繁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大力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带来了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活跃和繁荣。代表作:《泪痕》、《庐山恋》、《乡情》、《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电影的探索与深化(1984--1999)中国电影进入“为艺术”的阶段。
    ①“第五代”导演群的崛起和转型;
    ②娱乐片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期
    ③主旋律电影持续发展
    ④20世纪90年代电影的多元化态势和格局
    (9)21世纪头十年的电影(2000--2010)呈现特点是:
    a.国产“大片“成为21世纪头十年电影的主角
    《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
    b.主旋律电影成为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影片样式
    《建党伟业》、《集结号》
    c.写实主义影片为中国影坛注入新活力
    王小帅《青红》、《孔雀》、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尹力《云水谣》《张思德》、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
    d.中小型规模电影创作日趋多样化
    《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太阳照常升起》《图雅的婚事》《夜上海》《苹果》
    e.逐步形成丰富、合理、成熟的电影产品结构体系
    《让子弹飞》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