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半数以上城市政府网站不及格 刚刚结束的2010年春节假期,徐先生过得有些郁闷。春节过后就要给3岁的儿子报名上幼儿园了,徐先生想上网查查相关信息,他通过当地市政府网站登录了自己居住的区教委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一栏中找到了“基础教育情况”的链接,却始终“无法打开网页”。 徐先生所在城市的地方政府网站是截至2010年1月,我国已经开通的4.5万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的一个普通网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年):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报告中阐明:“调研发现,一些政府门户网站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情况不好,不少政府网站存在信息不集中、网站信息获取不方便,个别政府网站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等问题,按照设计的测评指标,43个城市中半数以上不及格。”请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提高政府透明度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只是中国构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过渡性规定,其法律位阶决定了其不可能自如地解决公开与不公开、如何公开等问题。而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于不公开信息的界定、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的关系、依申请公开的资格与程序等的规定都有不完善之处,这也成为各级政府机关误读甚至错误适用有关制度的根源。因此,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不容回避的课题。
确保有充足的人力、财力用于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的地方政府咨询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或者占线,电子邮件无人回复或回复迟缓,除了工作态度等原因外,最大的原因是个别地方政府处理信息公开事务的人力资源有限。因此,各地有必要视情况配备专职人员和投入必要经费,定期开展自查,注重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运营质量,提升便民性,建议各地方政府定期对本级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各项制度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工作态度以及网站运行状况、信息与相关栏目设置排版的科学性、检索功能等的有效性、依申请公开等在线服务平台的运行状况等进行检查评估,不断提高网站功能的可用性,杜绝信息与公众捉迷藏的现象,确保公众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取更多信息。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整合力度。当前各地的电子政府建设,基本采取地方政府与所属部门、下属区县各自建设网站的做法。虽然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基本都可以做到在其醒目位置提供所属部门和下属区县网站链接,但是,难免出现信息不集中、不一致的问题。建议有关政府机关研究如何对信息进行整合,使公众在一个网站上就可以获取所需的各项信息,并对“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或者栏目进行整合,今后地方政府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过程中,注意网站运营的连续性,避免重复建设和多个门户网站同时运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
- 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
- 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
- 我国对公务员的处分包括()。
- 公共人力资源获取的途径包括招聘和()。
-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奠基之作为1936年出版
- 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
- 新公共管理中的3E标准是指()
- 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法律手段的特征有
- 好的治理的基本要素为()
- 简述国家预算执行的主要任务。
- 公共管理执行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 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
- 产业结构分析框架的提出者为()
-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第一
- 组织资源和利益的争夺者是()
- 司法审查的程序一般是司法机关经政府申请,
- 根据公共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
- 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