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佛教在台湾的传播以及发展情况。
- 台湾佛教最初是由大陆移民传入的,以闽南一带的正统佛教为主流,也夹杂了民间斋教的成分。明末大陆移民来到台湾,带来了神像,建起了寺庙,派往台湾的官吏也建立了很多寺庙。
清末,佛寺遍布台湾全省。这一时期还形成了四大派系,即大岗山、观音山、大湖山和月眉山。因清政府向来实行崇尚和保护佛教的政策,也由于大陆向台湾的移民日益增多,台湾佛教在19世纪后半叶比较兴盛,突出的特点就是各地著名的庙宇甚至一些妈祖庙及道观也多请僧人出任住持。
日据时代,日本佛教传入台湾,开始主要是一些随军的布教和尚,以后日本佛教各派相继传入,主要有日莲宗、真言宗、真宗本愿派等八宗十二派。在台湾就形成了两大佛教系统:一为日本佛教,一为台湾传统的佛教。日本在台湾强制推行“皇民化运动”,中国传统的佛教受到了压制,归属于日本佛教之下。日据末期,日本人为了迅速同化台湾人,强迫传统的祠庙与日本佛教的某些宗派合并。
台湾光复后,日本佛教各派先后撤离,传统佛教开始进入复兴阶段。1949年大陆解放以后,大批的大陆僧人随国民党一起到台湾,使台湾的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短短几年就兴建了多间寺庙,并在台湾恢复了“中国佛教会”。整个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有四大山头和五大团体。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施琅的哪篇奏折使康熙下定决心要留住台湾(
- 安平古堡在何地()
- 会饮和歌舞是()民族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 台湾为什么要从福建分出建省?
- 外国人所称的福摩萨的意思是美丽之岛。
- 试论郑成功对台湾的经营与开发。
- 台湾原住民是属于哪种语系的民族()?
- 天津条约签定后,福建之何处成为通商口岸,
- 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针对台湾在()地方设置
- 沈葆桢对台湾海防建设的第二项措施是“开山
- 台南端午节
- 原住民民歌是台湾早期原住民文学形式之一,
- 打败明郑政权收复台湾的清朝将领是()
- 1860年,谁出任英国首任驻台领事?()
- 被称作台湾历史上大规模移民台湾的第一人,
- 刘铭传在台湾的改革涉及的面很广,涉及到(
- 台湾建省后,对内则开始哪些近代工业化过程
- 从40年代初期起,日本殖民当局开始推行的
- 迁界令
-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作为清政府代表签署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