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 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经济学界对基础设施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发展经济学在讨论基础设施时,一般使用“infrastructure”和“social overhead capital”两个英文词,中文译名是“社会分摊资本”和“社会先行资本”。由此可见,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型的基础设施很难由个别企业的独立投资来完成,尤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很难有效地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均对基础设施实行强有力地干预政策,不过干预的程度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较大的差别。
由于经济发达的国家经历了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基础设施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因而政府的干预程度相对较弱。而经济欠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常常经受基础设施“瓶颈”的困扰,由于民间经济的财力有限,政府只能通过财政集中动员一部分资源,以加快基础设施“瓶颈”部门的发展。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除具有一般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外,还部分地充当着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时间内存在结构性矛盾,基础设施的短缺长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比如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长期不足,供给增长滞后于GDP的增长,“瓶颈”作用曾经十分突出,至今仍然存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采用()。
- 政府干预手段有哪些?
- 我们现在建立的社会主义财政体制是()不是
- 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中提供的服务
-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反映不同经济指标的
- 对西方国家公共企业效率的经验研究,证明(
- 教育事业费
- 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
- 拉姆齐法则
- 各国之间缔结的国际税收协定,在结构安排和
- 税收的性质是()。
- 如何理解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可以归纳为(
- 下列行为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会动摇经济强国的基础。
- 生产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
- 简述什么是生活可能曲线/产品转换曲线
- 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取得的收入主要是()
-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方式主
- 政府实行产业政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