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对这一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分工体系
B、欧洲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
C、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
D、欧洲造就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造就了欧洲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黄安年教授在《世界现代历史》系列十五讲中
- 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倡导建立大同世界,那
-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
-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
-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
-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
-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
- 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
- 托马斯·孟(1571—1641)是欧洲流
- 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资金广泛的流
- 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在民族市场起作用的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民间流传一副对联
- 苏联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是在()年。
- 下列有关对欧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完备的法
-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