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地下围岩破坏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 一般情况下,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按其发生的部位,可概括地划分为顶围(板)悬垂与塌顶、侧围(壁)突出与滑塌和底围(板)鼓胀与隆破。
    (1)顶围悬垂与塌顶
    洞室开挖时,顶壁围岩除瞬时完成的弹性变形外,还可由塑性变形及其他原因而继续变形,使洞顶壁轮廓发生明显改变,但仍可保持其稳定状态。这大都在开挖初始阶段中出现,而且在水平岩层中最典型。进一步发展,围岩中原有结构面或由重分布应力作用下新生的局部破裂面,会发展扩大。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便可能构成数量不一、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分离体。它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终至形成塌落拱。它与围岩的结构面和风化程度等因素密切有关,且在洞室的个别地段上最为典型。多数塌落拱都大于洞室设计尺寸,有时还会发生严重的流砂和溜塌。
    (2)侧围突出与滑塌
    洞室开挖时,侧壁围岩继续变形使洞室轮廓会发生明显突出而不产生破坏,这在铅直层状岩体中最为典型。进一步发展,由于侧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切割,构成一定大小、数量、形状的分离体。当有具备滑动条件的结构面,便向洞室滑塌。侧围滑塌,改变了洞室的尺寸和顶围的稳定条件,在适当情况下又会影响到顶围,造成顶围塌落,或扩大顶围塌落范围和规模。侧围发生滑动位移是滑塌破坏过程的开始,防止滑塌往往需要规模巨大的加固措施。
    (3)底围鼓胀与隆破
    洞室开挖时,常见有底壁围岩向上鼓胀。它在塑性、弹塑性、裂隙发育、具有适当结构面和开挖深度较大的围岩中,表现得最充分,最明显,但仍不失其完整性;但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极不明显,难以观察。洞室开挖后,底围总是或大或小,或隐或显地发生鼓胀现象。进一步发展,在适当条件下,底围便可能被破坏,失去完整性,冲向洞室空间,甚至堵塞全部洞室,形成隆破。
    (4)围岩缩径及岩爆
    1)围岩缩径
    洞室开挖中或开挖以后,围岩变形可同时出现在顶围、侧围、底围之中;因所处地质条件或施工措施不同,它可在某一或某些方向上表现得充分而明显。实践证明,在塑性土层或弹塑性岩体之中,常可见到顶围、侧围、底围三者以相似的大小和速度,向洞室空间方面变形,而不失其完整性;实际上,已很难区分它的变形与破坏的界限,但它可导致支撑和衬砌的破坏。这便是在粘性土或粘土岩、泥灰岩、凝灰岩中常见的围岩缩径,又谓“全面鼓胀”。
    2)岩爆
    洞室开挖过程中,周壁岩石有时会骤然以爆炸形式,呈透镜体碎片或岩块突然弹出或抛出,并发生类似射击的僻啪声响,这就是所谓“岩爆”。坚硬而无明显裂隙或者裂隙极稀微而不联贯的弹脆性岩体,开挖洞室,围岩的变形大小极不明显,并在短促的时间内完成这种变形;由于应力解除,其体积突然增加;而在洞室周壁上留下的凹痕或凹穴,体积突然缩小。岩爆对地下工程常造成危害,可破坏支护,堵塞坑道,或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