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1947年8月的淮河,在河南省息县境内,正值雨季时节,河深水急。刘邓大军到来之时,正好上游刚刚下雨,河水上涨。敌人追兵先头已距我仅15公里,如两天不能过河,我军将被迫背水一战。无桥、无船,河面又宽,这七个旅十万大军,怎么过去?刘伯承到了河边。有个干部报告说:“淮河不能徒涉。”真的不能徒涉吗? 刘伯承登上一只竹排,手持一支竹竿,提着马灯,全神贯注地探测水深。不久,刘伯承捎回口信,水不太深,可以徒涉! 天快亮时,河水又开始退潮,真是天赐良机!我军千军万马,立即开始过河。 先期过河的刘伯承,在南岸的山头上看着这壮观的渡河场面,微笑了。事后,他说:“粗枝大叶就要害死人!”到8月27日,刘邓野战军全部渡过淮河。 说来事情也巧,我军刚一过完河,河水突然骤涨了起来,上游又下来了洪峰。敌军的大批追兵到了河边,看着刚刚远去的刘邓大军,只好“望河兴叹”了。 看了上面的摘录,读者对作为一个好的决策者,不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只限于对几个可行方案的抉择,是否有更深刻的体会?读者自己能举出一个有意义的例子吗? 
  • 看了以上摘录后,我们体会到,一个好的决策者,必须对所决策的事物用作周密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应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不仅考虑当前的状况,还要考虑今后的趋势。
    举例来说,我们下象棋时,“丢卒保车”的下法就是一种顾全大局的决策;另外,“丢车保帅”或“丢车捉帅”的着法,都是深谋远虑、洞悉今后之大举。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