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马铃薯原产于的的喀喀湖附近,后传播至欧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5为马铃薯原产地位置与地形图。
材料二:图6为欧洲部分地区地形与河流图。
材料三: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其中马铃薯产量为8892.5万吨。马铃薯单产为稻谷、小麦、玉米的2-3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2013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约1亿吨。有人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将成为我国必然的选择。
(2)马铃薯忌渍水。从地形角度说明马铃薯集中种植在图6中的A地区而不是B地区的原因。
- A地区为丘陵,坡度平缓,利于排水;B地区为平原,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极地气候的两种类型及其含义。
- 图所示各区最适宜居住的是()
- 简述太阳系的行星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 说明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并解释
- 太阳光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到达地面,称为
- 洪水位
- 简述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 日本的居民主要是()
- 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 什么叫径流模数?其单位是什么?
- 0°纬线圈(赤道)与任一条经线圈相比,以
- 图为某类型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箭头1发生
- 水体的更新周期
- 地质调查主要包括:()
- 简述湖泊水库的调蓄作用
- 在正常的年份,太平洋南赤道附近表层的洋流
- 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绘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
- 以下关于土壤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5为我国①②两地某日日出日落(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