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要说明山地丘陵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山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 
  • 山地丘陵区土地类型复杂,既有海拔高度差异造成的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垂直分布变化,又有阴坡阳坡的不同造成的水分热量的差异;即使在同样的海拔高度和地形部位上,岩石和土壤特性的不同也会给予土地不同的特性。复杂的土地类型,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带来了便利条件。
    山地丘陵原本林草覆盖,植物种类繁多,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和开垦耕地,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条件恶化。特别是地面的坡度,为土壤侵蚀创造了条件。在治理中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山区耕地小,零散,耕地土层薄,砾石多,不利于机械耕作。农民为方便耕作,分散居住,村庄小,劳动多依靠人力。
    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
    山地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一)水土保持林的布局: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和沟谷防护林。
    (二)水源防护林的布局:包括库岸造林、沟道造林和坝坡造林等。
    山水田综合治理;立体农业开发;水土保持是根本;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山地丘陵土地使用权长期不变。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一)治坡工程设施布局
    梯田,包括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式梯田等,以水平梯田为主。从建筑材料分,有土坎梯田和石坎梯田。
    梯田的作用: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便于灌溉、机耕。
    (二)治沟工程设施布局
    四道防线:沟头以上集流面,加强坡面和源面治理;临近沟头修建围堰等防护工程;沟坡上修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种树种草;沟底修谷坊、与堤坝、修小型水库等。
    沟底工程设施,分三类:小坝,又称谷坊;小水库;淤地坝。
    (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布局 包括蓄水池、水浇、水窑、防洪沟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