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
“义”与“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①义指词义即词所负载的客观内容;训指训释,即对词义这一客观内容的人为表述。人为表述的训释应该符合词义的客观内容,因而理论上它们可以统一。
②但实际上,由于对词义的认识不足,训释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词义;又由于各人的条件不同,对同一词义可能得出不同的认识,从而作出不同的训释。因此实际训释通常不等于客观词义。
③在实际的训诂材料中同训者未必同义,同义者未必同训,可见“义”跟“训”是两个东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④训的范围不限于义,许多训释根本不是对词义的表述,如声训意在探源,文意训释有的是临时所指,有的是言外之意,有的是语用说明,有的是背景知识。这些注释可以叫“训”,但不是对词义客观内容的表述,因而不是“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许慎《说文解字》的突出贡献。
- 简述《辞海》对“训诂”的解释。
- 注疏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具体说明。
- 古注中使用“辞也”、“词也”这种术语时,
- “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中()
- 《诗》:“凡民有表,匍匐救之。”郑笺:“
- 训诂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怎样?
- 《诗》“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中“肃霜”是
- 训诂工作是()。
- 训诂学不等于词义学。
- 训诂材料包括:()、()、()。
- 词的意义是受社会决定并受社会制约的,这就
- 《尔雅》:“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男
- 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
-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
- 简述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的缺点。
- 将《水浒传》删改为七十回本的是()。
- 什么是通假字?根据什么探求其本字?
- 《广雅》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 简述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