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小林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被老师给否定了。记得有一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林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屑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小林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小林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小林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学以后,小林就很少提问,不像以前那样“炸刺”了。问题:结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 (1)该案例中教师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关爱学生”一条指出,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教师的表现和行为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压抑或束缚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应给予肯定;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案例中教师对于像小林一样爱思考、爱提问的学生不应该嘲笑讽刺,武断地得出结论,生硬地打断其提问,而是应该适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与其一起寻找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知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
- 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 简述桑代克试误说的基本观点。
-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释”这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 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
- 爸爸出差好多天了,我很()他。
-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
- 教学原则是依据()制定的。
- 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 )。
-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主要表现在()。
- 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
- 边长()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 千分之五百零四写成小数是()。
- 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
- 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
-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符合的
-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运用的主要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