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16年8月,身患癌症被开除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教师刘伶利病逝,揭开了博文学院丑陋的一幕:2014年被诊断患有癌症之后,该校以连续旷工为由,决定开除刘伶利,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仅没有给予起码应有的人文关怀,而且以“不要给我哭,我见这样的事情挺多的”漠然置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当事双方达成和解,校方恢复刘伶利的公职,向其父母道歉,给予丧葬抚恤金、补发工资,并赔偿50万元。但是指责用人单位“无情无义”的跟帖或评论数量依然巨大,成为媒体和公民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请问你怎么看?
- 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公众群体性指责用人单位“无情无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刻,被学校开除且断了医保,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何况,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该如此无情。
诚然,在劳动关系的处理上,法律首先应被尊重。解除劳动合同,其实是劳资双方共有的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的确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毕竟,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有财力对所有病患完全兜底,保障企业合法的用人自主权,才能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
但是,法律只是社会治理的底线,不违法并不等于就“名正言顺”。法律之外的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约束同样重要。用人单位如何对待患病的员工,有着远超出法律之外的多重意义。冷冰冰地“依法”办事,损害了职业共同体的情感期待,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凝聚力,甚至破坏社会和谐。对陷入困境的人无动于衷,乃至让对方陷入绝境,是用人单位以“合法”为由挑战道德底线,是不明智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围绕此事的网络舆论,展示了中国社会在劳动关系上的多数共识和道德底线。事实上,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除了要堵住制度漏洞,更应该注意校正现实生活中劳动关系的失衡。这也许是“女教师患癌遭开除事件”更值得关注的地方。捍卫一位劳动者的尊严,一方面要用足法律手段,同时也不能忽视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功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劳资之间的有情有义,从法律上讲只是一个期待而不是强制性义务,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法定程序不容绕道,法律底线不容突破。给劳资争议足够的说理空间,也给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留一些余地,于企业、于员工、于社会都是有利的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 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
- 女职工委员会与工会委员会同时建立,在同级
- 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
- 函的主要特点是()
- 加快新药审评审批改革,()种抗癌药大幅降
- 1月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2018
- 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
- 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
- 在以下的机关单位中,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形
- 2018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11月15日
-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
-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
-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
-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近日印发《
- 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
- 对于我国土地资源表述不正确的是()
- 某县拟向市政府汇报该县遭受水灾的情况可用
- 机关印章与领导人签署
- 史学双璧是什么?